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问题让李星汉心中一动,邓名肯定是宗室这没有问题,因此被人说成烈皇之后的反应不太大也就容易理解了:被错认为堂兄了嘛,虽然有误会但并非天差地别。
“是不是蜀王?”
李星汉心里突然冒出这样一个念头,老蜀王被张献忠宰了,王府也被洗劫了,听说有个幼子没有殉难但是失去踪迹,本来之前也有这样的猜测,但现在李星汉越想越是有理:“这个西贼一直在殿下边上,殿下若是蜀王肯定不好明言,而且这样殿下在四川还用奇怪么?”
至于从邓名口中听不出川音这种有损于李星汉猜想的缺陷,很快也给他找到了解释:“王府里和我们当然不同,皇上以前一直在běijīng,王府里学点北直隶话有什么奇怪的?要是和平常人家一模一样,那还叫王府么?反正很快就要到奉节了,等见到了文督师殿下自然可以统统说出来……哎呀,蜀王尚在,这可真是大喜事。”
往rì这种场合都是周开荒和李星汉话说得最多,今天两人各有心事所以显得比以往低调得多,倒是往常一贯话语不多的赵天霸今天显得相当兴奋,喝了两杯酒后就又恭贺邓名道:“那谭诣也是李景隆一样的蠢货啊,邓先生略施小计,就把他杀得片甲不留。”
李景隆是被成祖夺爵,在明朝三百年的舆论中一直是个既无能又胆怯的卑鄙小人形象,评书小说中只要提及靖难之役,就免不了对李景隆一阵奚落。
既然没有朝廷的爵位,又如此不得人心,大家嘲笑起来也都是肆无忌惮。
赵天霸的话引起一片赞同声,其他军官也纷纷笑称谭弘可能还不如李景隆这个蠢货。
“谭诣应该是不如李景隆的,”
在邓名看过的书里,李景隆也一样被评价为靖难第一无能之辈,他在现代的形象和明朝时没啥变化,不过邓名在自己看了靖难过程后,对这人的印象倒是有些改观,年轻人心里藏不住话,既然讨论到这个问题邓名就忍不住说起自己的见解:“大臣方孝孺、黄子澄为建文天子殉难,虽然是他们推荐的李景隆,但大家觉得他们是忠臣,也就不说他们有什么不对,错误都归在李景隆头上了……”
正如邓名所说,方震儒和黄子澄为建文帝殉节,所以他们受到的待遇肯定和小丑李景隆不一样,邓名直呼其名自己没觉得什么,但在本来就深信他是天家的众军官眼中,这自然是君王评价臣子的那种居高临下的态度。
“又在讲这些宫中秘闻,还说自己不是三太子。”
周开荒腹谤着,以他所想,邓名知道的这些东西都绝不会是普通臣子有机会见到的。
“李景隆是江南人,领兵出征时不过二十出头,从来没有到过北直隶一带,手下虽然号称有六十万兵马,但是统兵将领来自天南海北,之前和李景隆还素不相识。
别说是这么一个毛头小子,便是太祖的老将耿炳文都未必能让众人心服口服……”
邓名觉得统帅六十万军队绝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尤其是指挥这么一支大军采取攻势,如果没有一点才能,那粮草、道路、侦查等工作上的巨大压力足以让这么一支大军不战自乱。
与李景隆相比耿炳文有善守之名,还是跟随朱元璋的老将,但邓名在靖难一役中没看到耿炳文表现出任何过人的防守能力,甚至连在军中的威信都很值得怀疑,和朱棣前哨才遇,就有两路兵马哗变逃走,一支倒戈投降;再比如真定一战,耿炳文集结十万大军环城布防,在雄县等地部署兵马为屏障,自以为可以高枕无忧。
直到朱棣破雄县逼近真定的时候,耿炳文还深信刚消灭了外围南军的朱棣需要休养绝对无法连续作战——身负国家重任的统帅竟然可以大意到这种地步!
结果朱棣引二十个(!
)骑兵在黄昏时分奔袭真定,冲进城外毫无防备的大营就开始放火,部署在城外六万大军不明敌情乱作一团,当时麻痹大意的耿炳文在外巡视,守城士兵明知统帅还在城外就关闭城门、收起吊桥,滚木、礌石、沸油一个劲地朝逃向城下避难的友军扔去;这时又有三千燕军赶到,耿炳文被朱棣追得绕着真定跑圈,最后仗着夜sè脱逃,但同来的监军驸马李坚、副手中都督顾成都被朱棣擒获,城外六万大军被三千燕军抓了四万多俘虏,城内尚存的三万多南军被十分之一的燕军围在城中半个月不敢出门。
“……真定一败之后,方孝孺、黄子澄推荐李景隆上任,李景隆整顿耿炳文败军,和他新带来的军队一起进攻北平,一路上不曾有过哗变,也不曾有过粮草不济或是约期不至的事情,没中过埋伏,像耿炳文那样因麻痹大意被偷袭的事更是从未发生,收复了两府之地也包围了北平,判断成祖会走郑村坝这条路回救北平也没断错,不过自从遇到成祖后李景隆每战必败也是事实。”
邓名轻轻敲打了一下桌面,这就好像是一个从未见过车、也没有开过车的年轻人,被赶鸭子上架去开一辆超重的卡车爬九曲十八弯的山路,正常情况下这个年轻人应该连山都看不到就摔倒沟里去了,但李景隆倒是把车开上了山,而且还爬过了半山腰,就是在看到顶峰的时候一头扎下了山谷。
但这到底是这个年轻的司机是蠢货,还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他的人是更大的蠢货呢?邓名问了周围人这个问题:“李景隆一败、再败、三败,大败还朝后,当初把从未领兵打过仗的李景隆推荐给建文帝的方孝孺、黄子澄极力主张要杀他,更当朝大骂他是坏了天子事的贼,但你们觉得呢?是推荐不知兵的人给天子的人坏了国事,还是这个不知兵的人坏了国事?”
刚才听邓名讲到朱棣亲帅二十骑借着天sè掩护制造混乱,为三千燕军击溃十万真定军创造机会时,这些年轻的军官无不眉飞sè舞、大呼痛快,然后就纷纷扼腕叹息只恨自己不能身临其境;当邓名讲到李景隆能够统帅六十万军队在敌境行军不出毗漏时,周开荒和李星汉都微微sè变,他们这些天可是知道行军的麻烦,他们一人指挥一千多士兵行军都常常手忙脚乱。
当听到邓名问出这个问题后,众人都楞住了儿,突然赵天霸起身向邓名大声致谢:“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能百战不殆,邓先生指点的是,卑职受教了。”
邓名刚才是在闲聊而已,但听到赵天霸的话后大家都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借着故事培养众人啊——这种行为同样还有栽培心腹的含义,众人也都纷纷向邓名道谢。
见状邓名又是有些脸红,不过他倒是觉得这样也不错,平时给这些不识字的军官们讲讲自己所知的名将故事,应该能有助于增进他们的视野,对他们以后行军打仗可能也会有些好处。
“这些都应该是宫中才有的军情机密吧?涉及到成祖皇帝、靖难旧事,皇宫之外谁能看到?”
赵天霸在心里琢磨着,他可不信非宗室成员有机会看到这种对靖难旧事,更进一步说除了皇子外赵天霸觉得一般宗室也不太可能有机会看这些详细描述天家争位的资料:“不过三太子为啥要下令隐藏身份呢?等到了奉节我得好好向文督师汇报。”
赵天霸、周开荒还有李星汉,他们的眼光稍微接触了一下就又散开,其中满是默契之sè:自称不是宗室,自称姓邓不姓朱……谁会信?.T
再多各自牛逼的岁月,也比不上一起傻逼的时光。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还能回到那个天真的时候。那一根香烟一人抽一口,无忧无虑漫步每个街头。我富贵在天,我与你共享世间。你举步维艰,我陪你万丈深渊。你权倾朝野,我为你骄傲,你走投无路,我为你开道,这一生,生死与共,不离不弃!!因为,你,是,我兄弟!人的名,树的影,我要让太子党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存在。要疯就疯个狠的,要狂就狂个大的!里面有你想象不到的内容,让你的青春热血再一次迸发出来,让你欲罢不能。你就是里面的猪脚,你的世界,你,做主!喜欢的点追书,推荐。帮忙宣传一下!...
苏九月嫁过去之后才知道自己嫁了个傻瓜男人,以为自己被坑惨了。可谁知她才刚过门,老吴家像是被老天眷顾了。喜事接连不断,日子越来越红火。上山挖野菜捡到灵芝,下河摸鱼捡到太岁。就连她的傻相公居然也不傻了,还考了功名回家?!苏九月有些慌张,不傻了的傻相公会不会嫌弃她?愁眉苦脸一整天,下朝的吴锡元却吓得连炕都不敢上。娘子,我没跟小媳妇说话!也没喝酒!张大人要介绍她女儿给我,以后再也不跟他来往了!...
她身份迷离,本去捉奸,却意外将钻石首席吃干抹净还想两清。然而,被吃者意欲未尽。他步步为营,引她入局,无节操无下限,势必要将她扑倒,悲剧发生,他被反扑,还被指着鼻子说你妹的,找骑。灵书阅读网支持第三方一键登录,包括腾讯QQ新浪微博,实现极简登陆体验。登陆后可发言投票打赏等。看到右上角的☆木有,点击收藏非常感谢...
本书取材于真实故事,讲述一名国家特卫的人生传奇。每当首长出国或者国内视察,身边总有几个英姿飒爽穿黑色西装戴墨镜的青年,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中南海保镖’。本书主人公便是中央特卫中的一员,身怀绝技,铁血柔情。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诱惑接踵而至。性感妩媚的世界第一女保镖,甜美高贵的总统千金,活泼可爱的青春小萝莉,多情奔放的俄罗斯女特工多少绝代佳人,为他芳心荡漾多少英雄娇子,为他两肋插刀。...
重生者误以为穿越到龙珠世界的奋斗故事。一代星际强者之路,在龙珠战士们的恐怖阴影中艰难启程。...
一个平民捡回来的孩子,他身上烙印着一道永远也无法淡化的伤疤,弃婴!当他拥有走向外界的能力时,他终于踏上一条崎岖坎坷的寻亲路!他的授业恩师将无法完成的宏愿寄托在他的身上,促使他不再仅仅为自己而努力,还要肩负恩师的重担。当他离开恩师的严管身教后,遇到一生都生死相托的兄弟,从兄弟口中知晓亲生父母或许有着难言的苦衷。而他心底并非痛恨自己的亲生父母,寻亲只为亲口询问父母为何不顾他的感受,狠心将他抛弃!当他真正完成恩师的宏愿,并且知晓自己的身世后,却现恩师已死,而且还是因他的缘故,无形的打击让得重担不仅没有卸下来,反而瞬间加重了几十倍!他再度踏上一条没有回头的光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