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065回、郁郁离离原上草,年年岁岁祝新荣
梅毅赶到洛阳的时候,梅孝朗领军出征前一天刚刚离开。
车簿猜的不错,这一次大唐果然以梅孝朗为西征主帅,同时调庭州刺史王方翼为安西都护,自碎叶出征与梅孝朗合兵一处共同征讨突厥叛军,其中还有一段小插曲。
突厥残部再度集结图谋叛乱,这一次与以往不同,朝廷十分重视,因为流散在各地的各姓氏的突厥部落突然间异常团结,短期内纠集了十数万大军,这是近年以来边境发生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叛乱。
本来在朝廷的历年打击与安抚之下,散居草原大漠的突厥部落早已如一盘散沙,大多无心也无力与中央政府对抗,怎么突然就抱成团了呢?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叛军首领的号召力,阿史那车簿并不是最强大的突厥部落首领,却是所有突厥贵族中的精神领袖,一种图腾的象征,或者说是一个“人瑞”
。
他是突厥最强盛时期的统一大首领毕始可汗的嫡传后人,在草原人眼中,他就代表了突厥最尊贵的血脉。
毕始可汗,说起来与大唐帝国颇有渊源,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大唐的“国父”
。
想当年唐高祖李渊自太原起兵时,并没有举起反旗,而是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打出了进军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的旗号,企图效仿曹操事,挟天子以令诸侯。
起兵时担忧北方边境不稳特意向突厥上表称臣,并尊毕始可汗为义父,毕始可汗一高兴,还送给了李渊千匹良马相助。
唐高祖李渊曾自认是毕始可汗的外臣,尽管后来大唐开疆万里,蛮夷各部俯首称臣,但这个历史污点是永远洗不掉的。
唐朝兴盛之后。
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西,东突厥被灭,西突厥被打残,但在突厥各部的心目中,毕始可汗的嫡传后人仍是他们的精神领袖。
阿史那伏念与阿史德温傅掌权之时,既猜忌车簿但又不敢杀了车簿,只有将他专门保护与供养起来,以他地名义号召突厥各部。
表面上恭恭敬敬,实际上也是派重兵把车簿软禁了。
后来伏念与温傅叛乱,被裴行俭大军剿灭,也等于把车簿放了出来,梅氏兄弟在草原上遇到的那神秘而又精锐的残部,就是车簿与他的近卫。
在伏念被诛之前,唐朝没有杀立功降将的先例,伏念阵前投诚协助裴行俭大军平乱。
到了洛阳却被杀,突厥诸残部多有不服,此次车簿脱困登高一呼,应者云集。
消息传到洛阳,偏偏李治病重。
武后招诸臣廷议,需要派一领军的主帅。
程务挺不建议在朝中派人,理由是西北一带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各部落的分布与迁徙情况也非常复杂。
需要一名熟悉当地形况的将领来指挥大军才能取得战略地主动,而裴行俭恰恰病故,无人熟悉西北的地理与军务。
他推荐庭州刺史王方翼为主帅,此人在西北经营多年,不仅熟悉情况而且在当地百姓中威望很高。
武后原先的打算,西征主帅应在梅孝朗与程务挺两人当中选一个,程务挺却推荐了王方翼。
凭心而论,如果从军事角度王方翼确实是最合适的主帅。
但程务挺是一名纯粹的武将,脑袋里没有考虑其它复杂的事。
那王方翼是已故王皇后远房堂兄,武氏是扳倒了王皇后才坐到皇后的位子上,逐渐掌握朝廷大权,对王氏一族多有疑忌,不陷害就不错了,怎可能重用?武后没有采纳这个建议,任命梅孝朗为主帅率军二十万开往西北。
王方翼为副帅。
率领十万西北镇守军马与梅孝朗大军汇合,军中事务一切由梅孝朗节制。
既用王方翼打仗又不想让他立头功。
其时梅孝朗已知道长子在芜州被掳的消息,派人四下寻找,也向江南附近一带地各州府打了招呼,心中很是忧虑,但国事为重,也不得不领军离开洛阳。
梅孝朗心里清楚,自己虽然是主帅,但在西北的行军韬略还要听从王方翼的,几十万人马的生死,西部边境的安危可不是开玩笑地。
这一仗必须全胜,彻底打垮突厥,否则让车簿等人再流窜坐大,将后患无穷,今日这一场叛乱裴行俭将军早已有过预言。
一觉醒来竟成了一个傀儡皇帝,内有奸臣当道,外有敌国入侵,割地?赔款?联姻?我会一个个的让你们吐出来的。...
待产床上,我痛得死去活来,可我的双胞胎妹妹却拿着一张DNA鉴定报告走进来告诉我丈夫,我肚子里的孩子不是他的!不堪忍受被戴绿帽和喜当爹的双重打击,丈夫绝情地跟我一刀两断。在我难产,要选择保大人还是小孩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保孩子。当我决定用死亡来证明我的清白时,一个坐在轮椅上的男人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原以为他只是一个可怜的行动不便者,谁知道有一天他突然站起身来,然后把我逼向墙脚睡服我,我帮你夺回一切。面对这么诱惑的条件,我该何去何从...
今夜天黑又停电点支蜡烛放床边阴风阵阵烛光闪一只女鬼半张脸...
我十四岁那年,爷爷用我的八字压住了一口来历不明的红棺,还让我把它当媳妇儿...
本书已完结,请大家移架至我的新书妙手小郎中。2016,新的征程,新的开始。...
好吃懒做的丞相之女奉天承运进了宫,一哭二闹三上吊?小白花原来是食人花,圣母病原来是神经病,少年郎原来是中山狼,群敌环伺,虎视眈眈,单枪匹马的宋弥尔如何生存下去?看皇后与皇帝斗智斗勇,击退众妃嫔,携手游车河。(上架后每天两更保底,不断更,打滚求推荐票求打赏,打赏舵主加一更,掌门三更,盟主五更。)...